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487篇
地质学   775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详细分析了监测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并针对监测网的特点,叙述了监测网设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2.
SNREI地球模型负荷勒夫数数值计算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ongman和Farrell的表面负荷形变理论,深入研究计算SNREI弹性地球模型表面负荷勒夫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取得新的进展:采用了一种新的代换方法─r ̄n因子法,比传统的无量纲化法简单易行,且能达到很高的计算精度;确立了检验表面边界条件、微分方程积分线性性和计算结果的收敛性,用于评价数值计算结果精度的有效准则;给出了PREM地球模型的一组高精度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3.
从最新地面活断层的不连续性,断层滑动速率以及古地震研究的角度讨论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地震潜在能力,认为不连续的活断层可能成为各自独立的地震破裂单元,从而决定了地震的潜在能力,其中,野鸡洞破裂段的潜在地震能力最强,可达7级。上次地震至今的平静时间已接近古地震的平均重现间隔,因而具有高度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4.
由环境应力值寻找地震危险区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根据位错理论,采用二维矩形破裂模式,在导出了平均震源速度谱的基础上,导出了用地震波计算环境剪应力τ_0的公式。计算了1987—1991年中国和邻区大约1000多次4级以上中强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_0,并把τ_0≥10MPa的地震看作是高剪应力值地震。自1987—1991年5年内,我国及邻区共发生M_s≥6.0的强震45次,和160余次高剪应力中强地震(M=4.0-5.0,τ_0≥10MPa),大约有1/4的强震和1/3的高应力值地震发生在台湾地区。说明台湾地区是一个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新疆的喀什—乌恰—乌什地区也是高地震活动区和高应力值地区。我们对发生在其地区的强震,向前追溯了环境应力值τ_0的变化。发现有11个强震事件(约占全部事件80%)在震前1—5年内,在以强震为圆心,半径为200km范围内(个别略远),均有1—2个或多个高应力值地震出现。说明当高应力值地震发生时,该地区环境应力在增高,它可以作为将要发生强震的前兆。据此,推测了今后3年内大陆强震发生的可能地区是:①中印缅三国边境地区;②西藏波密地区;③青海北部到宁夏北部地区;④新疆伊宁地区;⑤纵贯新青藏90°E±2°线地带;⑥晋北忻州地区;⑦苏北及黄海地区;⑧山东长岛地区。  相似文献   
105.
监测网的设计阶段,变形体的变形特性不是完全清楚的情况下,须考虑监测网的可区分测度.本文详细讨论了监测网的可区分问题,导出了有关的公式,并以算例加以分析和说明,最后论述了监测网设计的可区分准则.  相似文献   
106.
伸展地区铲式正断层作用及其大地测量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桂Kun长 《地质论评》1993,39(3):196-204
铲式正断层作用是伸展构造区最主要的构造运动形式。本文根据铲式正断层作用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结合华北平原伸展区大地测量观测成果,探讨伸展区构造形变铲式正断层现今活动的地表形变效应及其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一个地区断层主要活动时期是了解地壳构造运动或断层发育历史的基础。本文仍沿用了传统研究法,并将同位素法和石英形貌法测年与显微构造分析法引进到研究断层主要活动时期的工作中,取得了能相互映正的结果,最后确定阳原盆地化稍营地区的断层经历过:元古代前;燕山期;6~9千万年;上新世——早更新世和最后一次较强烈活动在20—30万年以前等五次主要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108.
地震序列类型判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9.
抽水试验最优化设计,是指针对一个具体的地下水系统优选出一个抽水试验设计,它使抽水试验的费用最小化,而试验所获资料能满足识别参数所要求的可靠性,它可以概化为一个非线性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其决策变量是确定抽水井和观测井的位置及井数、抽水量和观测频率等,采用搜索算法求解了这一优化问题,得到了理论最优解,并进行了实例演算。  相似文献   
110.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quantitatively set up a simple hypothesis for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conditioned by prior events, on the basis of a previously existing model and the use of recent instrumental observations. A simple procedure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pairs of events (foreshock-mainshock, mainshock-aftershock) with short time and space separation. The first event of a pair should not be an aftershock, i.e., it must not be related to a stronger previous event. The Italian earthquake catalog of the Istituto Nazionale di Geofisica (ING) (1975–1995, M 3.4), the earthquake catalog of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1983–1994, M 3.0) and that of the National Observatory of Athens (NOA) (1982–1994, M 3.8) were analyzed. The number of observed pairs depends on several parameters: the size of the space-time quiescence volume defining nonaftershocks, the inter event time, the minimum magnitude of the two events, and the spatial dimension of the alarm volume after the first event. The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has been adopted to assess the optimum set of space-time parameters used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pairs, assuming that the occurrence rate of subsequent events may be modeled by two Poisson processes with different rates: the higher rate refers to the space-time volume defined by the alarms and the lower one simulates earthquakes that occur in the nonalarm space-time volume. On the basis of the tests carried out on the seismic catalog of Italy, the occurrence rate of M 3.8 earthquakes followed by a M 3.8 mainshock within 10 km and 10 days (validity) is 0.459. We have observed, for all three catalogs, that the occurrence rate density for the second event of a couple (mainshock or aftershock) of magnitude M2 subsequent to a nonaftershock of magnitude M1 in the time range T can be modeled by the following relationship: (T, M2) = 10a + b(M1 - M2) with b varying from 0.74 (Japan) to 1.09 (Greece). The decrease of the occurrence rate in time for a mainshock after a foreshock or for large aftershocks after a mainshock, for all three databases, obeys the Omori's law with p changing from 0.94 (Italy) to 2.0 (Gree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